本网消息 拉萨市有着秀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淳朴的风土人情,因此,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游、民俗体验游、生态观光游,构建全域旅游格局,带动购物、住宿、餐饮等第三产业发展,成为增加群众收入、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脱贫步伐的重要突破口。将农副产品变成旅游产品,农家院落变成旅游景点,打造出生态、文化、休闲等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进程中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去年8月,一场热热闹闹的树莓采摘节在拉萨市夺底乡维巴村维巴休闲农业观光园成功举办。树莓的成功落户,不仅给西藏带来了新的水果品种,还通过流转土地和解决就业两种形式帮助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以前在外面打工,累不说,收入还少。现在农田承包出去了,租金每年每亩2000元,还可以就近上班,不但家里家外能兼顾,而且每月还能拿到3000元的工资,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夺底乡村民强巴楚陈露出了开怀的笑容。
不仅如此,维巴村内还有北坳登山博物馆、贡德泥塑展览馆、曲珍藏香、吉雪康桑度假园、康卓仓拉萨人家、洛奔曲阔拉萨人家、斯东仓拉萨人家采摘园等15个旅游点。整村被评为2A级景区,全年接待旅游团队210个,接待外国游客1500人,村民人均收入达2万元。
类似的情况不只存在于夺底乡,位于拉萨市柳梧新区的达东村,也是拉萨市旅游局打造美丽乡村旅游点的重点对象。
走进达东村,村道宽敞整洁,道路边种植着各种树木。统一粉刷过的房屋依次坐落,炊烟袅袅,象征着村民们越过越红火的日子。
夏季的达东村风光秀美,夜晚还可以欣赏璀璨星光。因此,藏家乐”旅游项目吸引了许多游客们前来体验。村民次仁旺堆便是达东村“藏家乐”的经营者之一,在他家中,游客们不仅可以体验到浓郁藏式风情的住宿、饮食,还能见到许多平日里难得见到的老物件儿。
次仁旺堆的脸上挂着难以掩饰的笑容,他充满感恩的告诉记者:“我在这里已经住了50多年了,之前房屋残旧、屋顶漏水、土墙还有裂缝,现在屋顶被修补好了,裂缝被填补了,老房子修葺一新。不仅如此,六十多岁的我还能得到赚钱的机会,做起老板经营着属于自己的小生意,我很满足,很开心。”据了解,达东村旅游景区自2016年7月起对外营业,截至年底共计接待游客13000余人次,出租帐篷1200余次,出售酸奶200余份、牛肉4000余斤,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00多万元,解决本地劳动力就业70余人。
除了打造最美乡村、建设特色乡村旅游点外,为了让拉萨市的美丽乡村走进更多人的视野,拉萨市旅游局还举办了首届“最美乡村”专题推介会,邀请了全市六县两区和300家旅游企业参加推介会。草莓采摘节、树莓采摘节、油桃采摘节等活动也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的参与。
除此之外,拉萨市旅游局在全市范围内扶持60户“拉萨人家”改造升级,每户帮扶8万元,全面推动“拉萨人家”建设工作,提升接待水平。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拉萨市旅游局借助江苏省援藏平台,共举办培训班5期,其中“送教上门”培训班2期,重点对基层服务人员和农牧民进行培训,讲授旅游服务礼仪、旅游接待服务等内容,累计培训1010人。经培训实现就业的农牧民达到82人。
2016年以来,拉萨市旅游局根据全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强大的带动优势,扎实开展“以业扶贫”工作,让贫困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